對實體企業而言,成為通用級平臺難度太大,道路基本被堵死;成為行業級平臺需要投入很多,放棄很多;只有成為公司級平臺最具現實性,甚至能借力通用級平臺,成為平臺之上的平臺。因此有不少雄心勃勃的產業領袖急切地打造產業平臺,但由于行業特性,產業平臺的落地難易程度有差異,其實現的順序也分先后。
不同行業的領袖企業建立產業平臺的先后順序,由該行業內的供需力量決定。不同于消費互聯網的供需雙方是企業和消費者,產業平臺的供需雙方是建立平臺的產業領袖和想加入平臺的中小生產者。雙方的動力組合決定產業平臺落地的順序。
先看領袖企業打造產業平臺的動力,它包括三個方面。首先是終端需求的個性化程度,如果同質化程度非常高,則管道模式更高效,領袖企業缺乏建造平臺的動力;如果個性化程度高,領袖企業會有足夠的動力打造產業平臺,引進合作者提供個性化的互補產品。
其次是行業競爭格局,通常表現為市場集中度。成熟行業集中度較高,市場份額集中在幾家或一家企業,行業缺乏自由供給者,則不具備建產業平臺的基礎。反之,新興行業或技術快速更迭的行業有大量自由供給力量,非常有利于打造產業平臺。
最后是產業的數字化程度,行業整體技術落后,則改造難度較大,龐大的數字化基礎設施投入很難由一家企業獨力承擔。而數字化基礎較好的行業,如已經實現電氣化、自動化、數字化的產業,打造產業平臺較為容易,產業領袖可以迅速搭建出平臺。
而行業內自由生產者加入平臺的意愿度是另一股動力,該動力也取決于三個方面。首先是技術依賴度,如果中小自由供給者在核心創意之外,對平臺的基礎運營技術有較大的依賴性,則加入平臺的意愿強烈;如果能夠完全技術自主,建制齊全,則沒有意愿加入平臺。
其次,是自由供給者對平臺的資源依賴度,包括原料采購、融資、渠道、品牌等資源,如果自由供給者非常欠缺,而平臺恰能高效提供,則加入意愿強烈。反之自身若有足夠資源,則不愿依附于平臺。
第三,是自由供給者所提供產品對整體方案的依存度,如果其產品能夠獨自支撐起一個消費場景,則可以成為獨角獸或創新品類大王,如果其產品高度依附平臺的解決方案,則其加入平臺的動力十足。
平臺領袖是主方,是平臺的提供者,自由生產者是客方,是對平臺有需求的一方,只要雙方的條件和意愿都非常強烈,產業平臺就迅速建成。如果產業平臺搭建者的動力小、阻力大,自由供給者加入平臺的意愿弱、顧慮多,則產業平臺十分難產,或雷聲大雨點小。
供需兩股力量的程度不同,共同決定了產業平臺的現實落地順序。將這兩股力量按照強中弱進行組合排列,可得出產業平臺普及的順序。
根據各行業的供需特征,產業平臺的落地順序如下圖所示,從左下角到右上角共分為五個批次,建立產業平臺的難度逐漸加大,產業平臺的切入方式也需要隨之調整。
第一批:供需高度數字化的產業 主要指數字科技行業,這既是數字產業的源頭,又是數字化基礎設施的搭建者。包括ICT(信息通訊技術)和TMT(通信媒體科技)行業,即互聯網企業、數字化服務商,以及提供數字虛擬產品的付費知識、在線教育、金融理財等平臺,此類行業天生青睞平臺模式,加上有龐大的自由開發者群體,數字化產業平臺率先建成。
第二批:產品成熟供給分散的產業 主要指智能硬件產業和急需改造的分散行業,智能硬件包括大型機械設備、智能家電、數碼電子制造業等,這類行業自動化程度高,領袖們有足夠的動力和能力建設產業平臺。而供給極為分散的行業,例如農業和家裝產業,對數字化產業平臺的依賴度非常高,亟待產業平臺帶來效率和體驗的快速提升,產業平臺在此如履平地。
第三批:需求多變供給分散的產業 此類行業的供需都較為分散,需求碎片化并快速迭代,技術門檻比較低,不依賴平臺提供資源和賦能,但希望增加顧客群體,所以這類行業更適合搭建交易平臺去快速滿足企業和顧客的多樣化需求,有價值約束的產業平臺在此不適用。只能通過數字化交易平臺向產業端滲透,從交易平臺衍生出產業平臺。此時的產業平臺應徹底中立化,只提供高效能的基礎設施。
第四批:品牌均勢壟斷競爭的產業 此類行業技術較為成熟,進入壁壘較高,市場被少數品牌企業瓜分并形成了均勢,領先者和落后者差距不大,無法向后者賦能,所以領先者無法搭建出平臺。此類行業的產業平臺只能由外部勢力介入,部分提供中立的數字化基礎設施,或企業結成聯盟間共享部分基礎設施,全面搭建產業平臺需等待技術升級、行業大洗牌的時機。
第五批:高度壟斷的產業 如公共服務、能源、采礦,在政策和資源獨占的壁壘保護下,它們掌控所有資源,并無外部參與者,因而既無意于也無法對外開放。加上面對的是同質化需求,管道模式的效率更高,這類行業將是傳統管道模式的最后堡壘,只有發生徹底的技術性顛覆和政策巨變,才能建立起產業平臺。
當高度數字化與開放化的產業平臺完成這五波普及浪潮,在大多數行業落地并占據主導地位后,一個全新的商業景象將徐徐拉開序幕。消費者、企業和商業系統都將發生一系列連鎖變化,其過程如下。
首先,生產效率大大提升,這是產業平臺的首要目標,當產業平臺覆蓋并主導了大多數行業時,數字化技術有了更大的舞臺,所有企業的各個產業環節效率都將大大提升。同時,數字化技術將進一步壓低邊際成本曲線,降低企業成本。數字化平臺更大的規模經濟,更廣的范圍經濟,更靈活的供需匹配將大大節約社會資源,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
其次,產業邊界徹底重塑,過去由管道企業定義的以產品為中心、以管控能力為邊界、以專業技術為護城河的產業格局將被徹底顛覆,代之而起的是以平臺為基石,以用戶需求場景為中心、多平臺協同的新經濟形態。在場景主導下,消費者主權空前強大,當場景互聯代替行業邊界后,企業、平臺之間的協同關系將大大超過競爭關系。
第三,產業平臺格局重組,隨著產業平臺的全面開花,平臺上的用戶解決方案將進一步個性化、多元化,滿足消費者千人千面的需求。此時,產業平臺的價值約束將逐步弱化,價值定位將變得更加寬泛與中立,僅僅提升創造者的效率,將細分風格定義交給創造者與消費者,公司級平臺逐漸擴展為通用級平臺,產業平臺全部成為產業互聯網。
第四,產消互聯網融合,產業互聯網全面覆蓋實體產業,不可能在獨立封閉的狀態下完成,必然要和消費互聯網打通,以消費數據指導產業端的創造方向。兩網融合的順序與產業平臺普及順序相同,率先融合的依然是數字化產業,其次是產品聯網的智能裝備行業,再次是消費端活躍的碎片化行業。兩網融合將帶來經濟降本增效、提質創新的二次裂變。
最后,智能經濟體崛起,一旦產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完全打通,商業經濟的運行完全實現數字化,消費者行為和企業經營行為都將變得智能化,需求滿足變得簡單,創造產品與方案也易如反掌,“平臺+生產者”的智能訂制模式將成為新的亮點,人人都是消費者,人人都是生產者的“人人經濟”將成為新的主流商業模式。這是產業平臺進化的終局。
隨著商業物種3.0——產業平臺的節節勝利,各產業連成數字化網絡,并實現智能定制化的新經濟生態,今日尚存的品類大王和解決方案企業將會被迅速弱化,就像遭遇“二向箔”的降維打擊一般,只能依附于產業平臺,成為其組成部分。要么擁有平臺,要么被平臺擁有,沒有第三條路可以走。在這場關于未來的終局之戰中,中國大大小小的實體企業須認真考慮何去何從。
郵箱:ze@zestrategy.com
電話:4008213369